改善洗腎效率的療法:氣球擴張術 與 支架植入術

腎友們手上的「動靜脈瘺管」是洗腎的生命線! 沒有它,血液淨化將面臨諸多挑戰。偶爾,可能會碰到那令人困擾的「頭靜脈弓狹窄」(Cephalic Arch Stenosis, CAS)這情況雖可管理與治療,但卻不容忽視!讓我們一起探討!


什麼是頭靜脈弓狹窄?

簡而言之,「頭靜脈弓」指的是血管在接近肩膀位置的一處彎曲段落。若該處發生狹窄,將引致血流阻礙,從而影響透析效果,甚至可能導致瘺管完全堵塞。根據研究,近七成的動靜脈瘺管可能會遭遇此問題,這是導致瘺管「罷工」(阻塞)的常見原因之一。

【動靜脈瘺管:頭靜脈弓狹窄】血管在接近肩膀位置的一處彎曲段落


為什麼會發生狹窄?

狹窄的原因相當多元,可能與人體的結構有關,例如那些彎曲的部位、肌肉壓迫,以及血管內瓣膜的功能異常。此外,強勁的血流也可能導致血管壁自我增厚。另外,當血管受傷或發炎情況發生,加上洗腎病患體內尿毒素的累積,也可能促使狹窄的加速發展。當狹窄程度超過一半,並且洗腎效果明顯下降、瘺管壓力上升,或是穿刺後打針點持續出現滲血情形(洗腎後不易止血),則必須盡早進行處理。

摘要原因如下:

  • 人體結構因素 血管彎曲部位、肌肉壓迫、或血管內瓣膜功能異常,都可能導致狹窄。
  • 血流動力學 長期強勁的血流衝擊,可能造成血管壁增厚。
  • 血管損傷與發炎 血管受損或發炎,加上透析患者體內尿毒素的累積,可能加速狹窄形成。
  • 治療時機 當狹窄程度超過一半,且出現洗腎效果下降、瘺管壓力上升或穿刺後不易止血等情況時,應盡早處理。


治療方式有哪些?

目前處理這個問題,主要有兩種方法:

氣球擴張術 (PTA) 該手術類似於在血管內部藉由氣球「充氣擴大」的過程。透過一根細長的導管,將氣球置入狹窄的血管部位,然後將氣球充氣膨脹,以達到擴大血管的目的。若是易回縮的血管,治療效果會較差。

支架植入術 (SG) 將一個覆有特殊薄膜的「支架」置入血管內,該支架能有效支撐血管並防止血管壁再次增生,減少血管的再次回縮。

來看看這兩種方法的比較:

治療方式優點缺點
氣球擴張術 (PTA)操作簡單 (常規治療)容易復發、長期效果可能較差、術中可能讓血管破裂
血管覆膜支架 (SG)效果好、不易破裂費用較高、技術要求高、可能影響未來其他治療選擇、後續需定期追蹤

哪種治療效果比較好?

一篇來自英國的學術研究報告,招募了101位患有頭靜脈弓狹窄的洗腎患者,比較兩種不同治療方法的療效。

  • 支架植入術的「成功率」較高 (85% 對 61%),植入支架後,血管擴張的可能性顯著增加。
  • 氣球擴張術較易引起「血管破裂」 (10.6%),而支架植入術 因有支架保護則未出現破裂案例
  • 雖然兩種方法皆能提高洗腎效率,但從長期的角度來看,支架植入術能夠保持血管「暢通」的時間明顯較長。術後1、2、3年,支架組的通暢率均顯著高於氣球組。
  • 研究發現了另一項的結論:如果氣球擴張術未能成功,隨後接受置入支架的效果可能會優於最初直接置入支架的情況。這可能歸因於最初氣球無效的瘺管本身具有較高的複雜性,而在經過氣擴張後,再置入支架則能更精確地解決問題。

參考學術文章


總結

血管覆膜支架在治療頭靜脈弓狹窄方面,確實展現了更好的效果,尤其是在氣球擴張術效果不佳時。

雖然氣球擴張術的效果可能較為短暫,但它能有效地改善洗腎效率,並且是許多醫療中心首選的第一線治療方式。

目前,醫學界對於何時該植入支架仍有討論空間。研究發現,在氣球擴張術後再置入支架,可能對瘺管的長期通暢更有利。這表示,對於大多數情況,可以先嘗試氣球擴張術,如果效果不理想或復發,再考慮置入支架。

維持動靜脈瘺管的長期暢通,除了治療方式的選擇,也與血流狀況、病灶特性等許多因素有關。當您遇到瘺管功能不佳的問題時,務必與您的照護團隊討論,根據您的具體情況,選擇最適合您的治療方案。


探索更多來自 蘇大維 醫師 / 腎友通路 專業照護團隊 的內容

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。

探索更多來自 蘇大維 醫師 / 腎友通路 專業照護團隊 的內容

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,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。

Continue reading